手机浏览中华陶瓷网2022-08-04 浏览数:
过往,陶企跑马圈地、扩建新生产线的内因是由销售驱动的,企业产能不足,排产紧张,只能通过新建生产线来解决。而今年以来,许多新生产线的技改和建设则是由技术升级和降本增效驱动的。
以瓷砖生产当中成本最大的能源消耗为例,一些老旧的生产线,单位产品用气量在1.6立方以上,而采用新型节能绿色窑炉,最低燃气消耗则可控制在1.0立方左右;过去,一条800mm全抛釉瓷砖生产线,日产量在2.0-2.5万平方米左右,近年来行业新建的超长宽体大窑,日产量动辄超4万平方米,甚至更高;过去,一条日产2万平方米的生产线,用工在150人左右,甚至有企业超200人,如今,最先进的生产线,用工只有60人左右。
新旧对比,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装备的应用,尤其是数字化、智能化的加持,使得同样的产品,新旧生产线的成本出现巨大的差异,这是陶企不断重金投入技改和新建生产线的重要因素。

(图片来源:陶瓷信息-公众号,侵删)
此外,不同产区之间,瓷砖生产所需的原料、电力、煤炭、天然气、人工、物流等成本都存在很大的差异。对于陶瓷企业而言,撇开投资环境而言,哪里的生产成本低,哪里的产能就会扩张;哪里的生产成本高,哪里的产能就会削减。
尤其是一些头部企业,经过多年的产业转移和市场布局,均拥有多个生产基地,因此,每新建一条生产线和关停一条生产线,除投资环境和政策因素外,生产成本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。
行业艰难,价格竞争激烈。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来维持运营。但是,通过强化管理、减费降本的方式来提质增效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。许多生产线,即便管理水平再高、产能潜力拉到最大,但在新工艺、新技术、新装备加持的新生产线面前,仍然不堪一击。
企业付出了很多,几乎拧出了干毛巾里的每一滴水,但面对新技术加持的全新生产线,或者其它产区同水平的生产线,竟然毫无优势可言。因此,选择在更合适的产区、更合适的区域,采用更先进的技术,新建、扩建生产线就成了不少企业在困境中内卷的必然选择。
推陈出新,拆旧建新,这是产业升级不变的规律。2022年的陶瓷行业,虽然大量生产线被限产停窑,但仍旧有新的生产线不断开工、点火并投入生产。这,或许就是生生不息的薪火相传。
本文二维码
使用手机微信“扫一扫”功能,扫描以上二维码,即可将本文发布到“朋友圈”中。
微信公众号
扫描左侧二维码,关注中华建材网官方微信公众号。实时掌握最新建材行业动态,了解最实用的建材产品知识。
近日,海关统计今年1-6月,在家居建材方面,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金额为2264.7亿元,同比去年(2261.3亿元)增长0.2%;陶瓷产品出口金额为941.6亿元,同比去年(861.8亿元)增长9.3%;灯具、照明装置及其零件出口金额为1401.3亿元,同比去年(1387.5亿元)增长1%。[详情]
返回品牌首页返回资讯动态首页版权与免责声明:
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联系我们,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,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
本文地址:https://matistyle.co.chinaceram.cn/news/itemid-182801.shtml
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: 中华陶瓷网
目前品牌在全国门店数量约为300-500家,并计划在空白区域继续招商
公司名称:广东玛缇陶瓷有限公司
加盟电话:***-830…获取联系电话
E-mail:matistyle@163.com
免费加盟热线: